访艺术家何国门:君子如竹,画家如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在中国古代,竹子因为与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而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故古人有“君子比德与竹”的名言。今天记者要采访的,就是这样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艺术家何国门,一位书、画、印兼修的当代艺术家。
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从衣食烟酒茶,到琴棋诗书画,可谓是五花八门。历朝历代,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艺术家,但如何国门这般书、画、印兼修的实属少见,尤其是在书、画、印领域造诣如此之高的,更是鳞毛凤角。难怪柳青凯曾评价何国门时有言:看到何国门的作品,更为坚定了自己对当代艺术的信心。换言之,何国门所代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那遗失已久的真性情。
1973年出生的何国门自幼好文艺,曾先后进入绍兴中专美术专业和杭州师范学院中国书画专业专攻国画,后师从鲍贤伦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则师从徐正濂先生。因为为人踏实诚恳,勤奋好学,颇得大名家真传。又经后天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练及钻研,德艺双修,终成名家,在书、画、印三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并因此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为“中国当下最值得市场关注的十位中青年画家”。
初访何国门,他并未与我谈艺术,而是说起了生活。讲道:在玩世不恭的世风下,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虽是寥寥数语,但记者细细品味,颇有韵味。正所谓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纵观历代艺术名家,哪一位不是艺术上的集大成者,生活中的艺术家呢?何国门在艺术界造诣如此之高,想必是深谙此理,并且把这带入了艺术创作之中。
谈起他擅长的艺术,仍然只用简单数语进行了总结。在他看来,无论作画、篆刻或是书法,一切按常理思维,但不做惊世骇俗之举。看记者似懂非懂,何国门又耐心解释:艺术创作追求的不是亢奋和激情,而是体现宁静和高远的情感。待详细解释后,记者才有所领悟,而此时记者也幡然醒悟:正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抱以这种坦然与宁静,才形成了何国门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何国门的老师鲍贤伦曾评价自己的这位得意弟子时说道:国门在艺术实践上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国门画画,只用水墨便浸润出了一幢诗意的水泥房子;国门刻章,硬是不可思议地将草书线条盘进了方寸之中;国门的书法,你只觉得有意思,却难以指认源于哪一家哪一派。把国门的书画印放在古人堆里,那形貌绝不类似,但笔意、墨趣、刀味一样都不少,而且一边堂堂正正地坚守着气象、神韵等传统精髓,一边又匠心独运地去拓展当代的新图式。
正是因为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思维,才形成了何国门独特的艺术风格,才使得其作品没有云云亦云而出类拔萃。他的书法作品,曾获得全国一届扇面展一等奖、全国一届大字展三等奖,并多次入展全国中青年展、兰亭奖展等,篆刻作品曾获得西泠印社 “百年西泠/国际篆刻主题创作大会”一等奖,并多次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展等,国画作品更是获奖无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国家级美术大奖“齐白石奖金奖”。
每一次与其交谈,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虽然相聚时间甚短,但记者感受到他不多的言语之中显君子、一位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最后,借用何国门的恩师鲍贤伦老先生评价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次访谈:都说人生如旅途,既要有目的地的明晰预期,又要从容不迫地观赏沿途的风景。有了源自心底的大自信,便是城市也能看出山林。
附注何国门简介
何国门,室号思泓居,1974年1月农历癸丑年腊月生于浙江新昌。书画印兼修。分别毕业于绍兴中专美术专业和杭州师范学院中国书画专业。师从鲍贤伦先生、徐正濂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书法、国画、篆刻作品分别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西泠印社主办的重要展览中荣获金奖或一等奖,获国家级美术大奖“齐白石奖”山水类唯一金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作者: 谢勇锋
标签:
热门资讯排行
- 资讯专区
- 图片专区
- 品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