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0人阅读 http://qd.jiaju.sina.com.cn   2017-01-10 13:44:11  

摘要:分享、信任、合作,2017年1月10日第三届青岛装饰设计行业年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清香阁盛大召开,新浪家居现场报道。



    连志明:设计师从事这个行业,他发展会经历几个阶段,但是这个过程也是有必要去经历。比如说在欧洲的教育里面,在室内建筑教育,三年级的时候会有一个课程,比如说让你去找一个崇拜的建筑师,你去模仿他的空间做一个模型,让他们去了解这个建筑师对这块空间为什么这么利用,他如何去研究光线,如何研究人在里面的使用方式。所以我觉得如果说大家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去拼,我认为不是什么坏事,这个是我的第一感觉。
    还有一个阶段,对社会上的深层次认识,对你自己专业的认识。今天邵老师的这个课我觉得还是非常有广度跟深度的,他去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当下的一些生活方式的研究。这个时候,随着年龄的增加,你可能会有一些选择性,这个就说到材料的问题,甚至一些产品的问题,这个时候会赋予这个产品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价值观、三观的认识。产品这个时候会开始做一些分类、喜好,喜欢这个喜欢那个,这都很正常,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再往后可能还不满足,那就会开始重新设计这个,深化材料的设计,从主材角度上来说。比如说这块石头,最早没有色差的时候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现在的石材变化了,大家觉得带纹路的比较好。可能有一部分设计他还不满足这样,觉得还不够,我在石材上还要再重新加工,也就出现了刚才你说的这个问题。同样的,室内产品设计上也是一样,以前的家具,比如说刚才给大家看的路易十五时期那个家具,或者法式十六世纪的家具,觉得那个东西越来越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那怎么办?就像我现在开始重新做产品设计。我觉得这个事情,从我的经验来说,不能太着急,因为它确实是需要时间。以前我老师跟我讲,你真正出作品的时候在40岁以后,我是很不屑的,我觉得我做了那么多年了,我应该很牛。但是现在当我到达40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可能在45岁或者50岁以后才能出东西,现在只是一个铺垫。
    还有一个,我想跟大家再分享一点。我觉得中国的设计师有一个特点,我认为有点懒,懒在哪?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对工艺其实是不了解的,真的不如一个工厂里头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比如说面料,这种面料怎么织,它有很多种制造方式。印刷的方式,提花的方式,这方面王总应该很有经验。你把自己想象成像工人一样,去了解这个技术,这样再结合你对当下的生活方式的了解,以及技术上的了解,你才能真正做出来一个好的产品,符合当下生活方式的一个产品。谢谢。


本文导航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